採納‘名校+新校’‘名校+鄉校’‘名校+弱校’的‘1+N’形式開啟集團化辦學。正是在這樣的契機下,原市校園於2011年並入市中學,成為該校校區。”
2021年9月開始,區推行大學區治理變革,把全區45所義務教育階段校園,依據其地理位置、教育資源劃分為城南、城北、城西“三大學區”,各大學區分別由領航校園、城區成員校、鄉村成員校共同組成。
在大學區治理變革的背景下,2023年市第二中校園本部與金家林校區進行了深度交融,完成教師隊伍的雙向有序流動。“如今,我校參與輪崗流動、交融教育的優質教師達到了悉數教師的四分之三。”
杜裕說,“大學區”作為集團化辦學的升級版,有助於進壹步縮小教育的城鄉、校際差距,擴展優質資源掩蓋面,進步整體教育水平。
從協作、共建到交融,走出了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新途徑。到現在,已建成優質發展共同體(辦學集團)57個,掩蓋校園287所;構成63所優質校園領辦326所單薄校園的以強帶弱、區域協同發展的學區架構。壹起,在區首先探索“基礎學位+共享學位”招生方式,到2024年秋季學期,區已累計共享優質學位1684個。
此外,為打破地域限制,積極推行以信息化促進教育均衡發展,以直播、點播、互動教育等形式展開教育教研,完成優質教育數字資源同步共享。現在,已建成主播校園27所、專遞講堂接收校園101所,名師講堂和名校網絡講堂完成鄉村校園、單薄校園全掩蓋,惠及師生5萬余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