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理出能交融辦學特色的素材,匯編成冊,不僅帶領學生了解我國古代數學史,更將古人研究數學的思想方法古為今用。求等差數列前n項和,只能用德國數學家高斯的倒序相加法?高一(1)班的一節數學課上,青年教師張熠宸給出了新的思路。他將《九章算術》引入課堂——「今有良馬與駑馬發長安至齊。齊去長安三千裏。良馬初日行一百九十三裏,日增一十三裏;駑馬初日行九十七裏,日減半裏。良馬先至齊,復還迎駑馬。問:幾許日相逢及各行幾許?」一張直觀形象的「良馬圖」則幫助同學們理清了思路,也讓大家感受到中國古代數學「以形馭數」的精妙。
在黃勇看來,探求古代數學史的意義,還不僅於此。其更重要的價值在於,讓不同喜好和特長的同學體會了跨學科學習的趣味。「古有關公戰秦瓊,現有海倫遇九韶。漢唐相爭終虛幻,中外數學才是真。」梅嘉軒告訴記者,在學習海倫公式和秦九韶的「三斜求積術」面積公式時,老師的這首原創打油詩令她印象深刻,也引發了她對隋唐前史的獵奇。利用課余時間,她到圖書館借閱了相關書本,瓦崗寨、程咬金等鮮活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。
在高二立體幾許中「球」這一章節的學習中,老師介紹了古代數學家劉徽用「牟合方蓋」推導球體積公式的方法。所謂「牟合方蓋」,是兩根直徑相同的圓柱從一個正立方體縱橫兩邊插入,形成的圓柱體的公共部分。去了解這是個怎樣的形狀,很考驗學生的空間想象才能,所以,高一男生張俞凡和幾個同學一合計,運用動畫軟件將立體模型設計了出來,讓師生眼前一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