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考文言文之温习《愚公移山》
一、文学知识本文选自《列子?汤问》。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。列子,名寇,又叫御寇,郑国人,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。
二、要点词语解说汝之不惠惠通慧,聪明始一反焉反通返,往复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,没有河阳之北山之南,水之北达于汉阴山之北,水之南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装(土石)
惩山北之塞以……为苦年且九十将近收支之迂也弯曲,绕远杂然相许纷繁的姿态附和如太行、王屋何? 把……怎么样荷担者三夫挑固不可彻通三、要点语句翻译1.吾与汝毕力平险,指通豫南,达于汉阴,可乎?
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恶的大山,一向通到豫州的南部,抵达汉水的南岸,好吗?
2.遂率后代荷担者三夫。——所以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。
3.寒暑易节,始一反焉。——冬夏换季,才干往复一趟。
4.子后代孙无量匮也而山不加增,何必而不平?
——子后代孙是无量尽的啊,但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,愁什么挖不平呢?
5.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——用土筐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。
6.甚矣,汝之不惠——你太不聪明晰。
7.自此,冀之南,汉之阴,无陇断焉——从此,冀州的南部,汉水的南边,没有山岭阻隔了。
四、内容了解性1.愚公“不愚”:有远大抱负;用开展的眼光看问题。
2智叟“不智”表现在:用停止的眼光看问题,目光短浅,老于世故,自作聪明。
3.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姓名,以“愚公”和“智叟”对举,有什么深意?
以愚公的智勇双全而命名为“愚”,以智叟的目光短浅而命名为“智”。这一倒置不只加剧了比照的色彩,并且增强了挖苦作用。可谓“愚者不愚,智者不智”。
4.怎样了解课文的神话结束?
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,增强了故事的艺术作用,使“愚公移山”的形象更为巨大、感人。
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》考点一、文学知识 本文选自《孟子?告子下》。孟子,名轲,字子舆。战国时期思想家、教育家。他与孔子合称“孔孟”,他被后人尊称为“亚圣”。
二、要点词和语句翻译1.故天将降大任所以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。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
要点词:苦,“使……苦楚”劳,“使……劳累”饿,“使……受饥饿”
空乏,使……遭到贫穷之苦”拂:违反。逆,不顺。乱:打乱。
所以:用这些办法曾:通“增”添加。
翻译:所以上天即将下达严重任务给这个人,一定要先使他的心里苦楚,使他的筋骨劳累,使他饱尝饥饿之苦,使他遭到贫穷之苦,所行不顺,使他所做的工作倒置紊乱。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里惊扰,使他的性情刚强起来,添加他不具备的才干。
2.困于心,衡于虑,然后作;征于色,发于声,然后喻。
要点词:衡:同“横”,堵塞,指不顺。 作,奋起,指有所作为。
征:征验。喻:理解,了解。
翻译:心里困扰,思虑堵塞,然后才干有所作为;从脸色上显露出来,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,然后才干为人们所了解。
3.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
要点词:入:指国内。出:指国外。拂:通“弼”读bì,辅佐。恒:常。
翻译:假如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,国外没有仇视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,国家不时都有消亡的风险。